弦樂四重奏中三種樂器的音域
第一、 二小提琴(Violin)
中提琴(Viola)
大提琴(Cello)
小提琴的音域可由低音G,到比上加三線的高音E還高八度,橫跨了近四個八度的音域;其四個空弦分別為G、D、A、E(Sol、Re、La、Me)。而中提琴的最低音空弦C(比中央C低八度),較小提琴最低音弦低了五度;最高音也比小提琴低八度。大提琴的四根空弦和中提琴一樣(C、G、D、A),不過每弦的音域各低八度,最低音要比中央C低了兩個八度,可達65.4赫茲的低頻。
欣賞角度與訓(xùn)練教材
弦樂四重奏的演奏者所需的技巧其實不下于獨奏者,尤其是二十世紀的曲目,從德布西、巴爾托克、拉威爾等作品中,對演奏者要求的演奏難度絕對不比協(xié)奏曲簡單,而且在四重奏成員對音樂內(nèi)容的了解以及合奏的默契上的要求更為嚴苛,因此團員除了要擁有自己的特色以外,還要保有為團體付出犧牲的心情。因此成功的弦樂四重奏團,往往不是老師與學(xué)生的組合,就是同校同學(xué),要不就是一家人。要訓(xùn)練出好的四重奏團,當然有必備的方法,其中最出名的當然屬Flonzaley四重奏團的第二小提琴手A.Pochon所寫的“弦樂四重奏教科書(A Progressive Method of String Quartet Playing)”。另外,匈牙利愣納四重奏創(chuàng)始人愣納(J.Lener)所寫的“弦樂四重奏的技術(shù)(The Technique of String Quartet Playing)”也相當重要。匈牙利作曲家拉薩(L.Lajtha)所寫的“弦樂四重奏的五首練習(xí)曲(5 Etudes pour Quatuor a Cordess)”是針對四重奏的節(jié)拍、音量、速度、雙因、琶音的訓(xùn)練。理論方面的書籍,諾頓(M. Norton)的“弦樂四重奏的演奏藝術(shù)(Art Of String Quartet Playing)”,以及史特拉頓(Stratton)與法郎克(Frank)所合寫的“室內(nèi)樂演奏(The Playing of Chamber Music)”對提升弦樂四重奏的欣賞與認知相當重要,喜歡鉆研弦樂四重奏的人不妨找來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