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黎明:歡迎來到中國日報網(wǎng)環(huán)球?qū)υ捁?jié)目。本期節(jié)目由《中國日報》、中國日報網(wǎng)、以及法國駐中國大使館聯(lián)合主辦,嘉賓是法國駐華大使Herve Ladsous(蘇和)。大使先生,歡迎您。
蘇和:非常感謝。
周:我是《中國日報》專欄作家周黎明。首先我要向您道歉,我們今天的訪談既不是用漢語,也不是用法語進行,而是用英語。
蘇和:沒關系的。我的漢語還不夠好。
周:我們這么做是因為我們的報紙是英語報紙。從語言上來講,我們雙方都要走出各自覺得舒適的地帶,找個中間地段。
蘇和:沒問題的。
周:本周早些時候,中法兩國發(fā)表了聯(lián)合新聞公報,隨后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和法國總統(tǒng)薩科齊在倫敦出席G20峰會之前舉行會晤,他們重申了中法關系的重要性,并表示愿意在互相尊重的基礎上,加強全面戰(zhàn)略合作伙伴關系。請問這是正式結束中法關系僵局的信號嗎?中法之間有沒有存在相互厭惡的情緒?您認為有沒有造成永久性的傷害?
蘇和:其實也不太是僵局了,情況還沒有那么糟。我們認為前一段時間是一個有誤解的時期,一個動蕩的時期。就像飛機飛行中遇到顛簸一樣。事實上,我們兩國最高領導人的會晤說明,對雙方來說,我們的關系都很重要。這對世界也是很重要的,因為這顯示我們在過去45年內(nèi)建立了什么樣的雙邊關系。
今年是中法建交45周年,當初是毛澤東主席和戴高樂將軍決定建交的。這也是西方國家和主要的新興國家如何在互相尊重的基礎上建立何種關系的一個典范。是的,這是一個有誤解的時期,但誤解已經(jīng)消除,不安的時期已經(jīng)結束了。雙方也沒有相互厭惡。還用“飛機”這個比喻,“顛簸”結束了,飛機重新開始了正常飛行。我們就可以建立更深入的關系、更積極的關系。這才是我們主要領導人間的共同意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