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觀點:為拼經濟卡梅倫來華尋商機
孫哲:
卡梅倫來華我覺得他主要是為了拼經濟而言的,他受命于危難之間。他在當選之前英國經濟其實患上了一種“英國病”,經濟復蘇,其實任務非常非常艱巨,第三季度的增長率2.8%,第二季度1.2%,整年下來以后能1%左右就不錯。他又有赤字,本來這個赤字就是GDP的11%,2000多億美元,他現在要削減政府赤字,要削減差不多1200億,對他來說想用這么點錢,250萬人再找工作,任務非常艱巨,而且英國還面臨一個通膨問題,消費者指數經常忽高忽低,也面臨著了很大的困難。英國有一個重商傳統,重商傳統最大的一個經驗就是奠定了當初大英帝國的崛起,就是說他要把國內市場和國外市場綜合統一起來,所以中國恰恰就是他最看重的一個海外市場。
水均益:
王朔先生給我們解讀一下,您研究歐洲也很長時間了,對歐洲也有很多直觀的感覺,英國為什么在這個時候,他主要內部是什么樣的問題,同時給人感覺他又為什么這么看重跟中國的,特別是經貿關系?
王朔 中國現代國際關系研究院歐洲所副主任:
剛才孫老師也講了,卡梅倫這次來是商業(yè)優(yōu)先。他自己也說我率的是一個商業(yè)代表團,主要任務就是來談做生意的。從分析他的行為動機來講,我覺得可以分三層:
第一層,剛才孫老師講從經濟上來講,英國國內的經濟壓力,這個我不多說了。
第二層,從政治上來講??穫愓袊恢备J攸h之間的關系是比較好的,香港問題就是在撒切爾夫人那時候解決的。這樣工黨下臺了,保守黨上臺以后我要跟中國表一個態(tài),我覺得這是他有表態(tài)的意思在里面。
第三層,還從全球合作的角度來講。英國可以說也是受到危機打擊比較大,實力下降,但是大國的面子還在,他也是想有所作為的。在G20上英國提出要跟中國共同推進多哈貿易談判,包括在氣候問題上、環(huán)保問題上,我們中英之間還是有很多可以談的。我想中國的這個佇立是明顯擋在那里的。
水均益:
所以從這一點上來講,年輕的首相還是看到了問題的實質和癥結。
我們來看看卡梅倫在北京這兩天主要的行程,以及一些英美的主要媒體對他的評價。
在9日,也就是今天一系列活動,這是主要的活動,其中不包括我們對他的專訪。其實他今天還去了北京的一個寺廟,喝了點茶,還參觀了一個英資投資的超市,也算是秉承他一貫的作風——親民。
然后到明天會參加一系列活動,包括國際金融新聞學院的活動,還有在北京大學對G20,馬上在韓國召開的二十國峰會發(fā)表講話。
英國《每日電訊報》說,重要性超過任何舊有的貿易模式;美國《華爾街日報》說,他這次訪華希望從近年來穩(wěn)定的中英關系中攫取商機,也是跟我們剛才的分析比較相象;法新社用了一個,我們今天也是借鑒它這個標題,上任以來,卡梅倫就發(fā)誓要更密切地與中國打交道,把“敲響貿易之鼓”作為對外政策的核心。
王先生怎么解讀“敲響貿易之鼓”?
正在評論:卡梅倫敲響中英貿易之鼓
王朔:
我覺得這個是跟保守黨一貫的政策有關的。保守黨注重經濟,一貫主張自由貿易和開放市場,反對貿易保護主義,當然這也是這次G20它要跟中國共同推進的一個,跟它政策一貫有關的一個東西。
正在評論:中英貿易空間廣闊 卡梅倫敲鼓之聲是否迫切?
水均益:
我插一句,英國使館那些官員在私下跟我們說,你們想問他什么問題,說我們首相特別愿意談的就是中英貿易、中英關系,我說那不想談什么問題,比如說像人權、前一陣英國的販毒販子阿克毛,這些事他不太愛談,我說這些事好像也不是新聞,我們恰恰想談談他對中英關系到底是怎么一個看法。在您看來,給我們介紹一下,現在卡梅倫在英國是一個什么樣的位置,他要解決的問題對他的挑戰(zhàn)有多大,作為這么年輕的一個首相?
王朔:
我覺得對卡梅倫來講,現在英國目前最重要的問題是國內的經濟問題。剛才我講金融危機對英國打擊很大,經濟增長現在持續(xù)陷入低迷,巨額赤字也是懸在頭上的一把利劍。這種情況下卡梅倫政府上臺以后出臺了一系列政策,比如說我不加入歐元區(qū),歐債危機跟我沒關系,但是我要跟歐盟加強合作,我要利用歐盟的市場和資金,但是同時他又提出我政府不改組,不是擔心我這個聯合政府不穩(wěn)嗎,我五年不改組,包括我要治理國內的銀行、要稅收改革,他搞經濟還是很有一套辦法的。所以我說英國新政府在經濟上還是很有頭腦的。
正在評論:卡梅倫中國之行為何既是機遇也是考驗?
水均益:
另外我也注意到,他在關于我問中國威脅論的時候,他確實表的這個態(tài)讓我們感覺到還是很振奮,他認為中國威脅論絕對是一個錯誤的觀點,恰恰相反他認為中國是一個機會。其實我個人認為,孫先生,跟英國、歐洲,包括美國打交道,我們也得兩手準備,他好的時候你覺得特別好,恨不得就是哥們兒了,但是他要可惡的時候你也覺得有時候很不照顧我們的核心利益、重大關切,我們怎么來應對?
專家觀點:中英全面合作有利世界經濟振興
孫哲:
其實卡梅倫競選的時候,他就曾經對中國提出了一些批評,他也不明白中國將來會走向哪一個方向,中國會不會還維護這種穩(wěn)定。其實他這種疑惑在經過六個月以后,他現在的表態(tài)我覺得已經有了很大的進步,這次如果他到中國來能感受一下中國13億人,我們自身每一個人帶有的色彩,可能對他改變自己的想法會有很大的幫助。
另外,剛才你說他到一個寺廟去喝茶,讓我想起中國駐英國大使劉曉明,他說中英關系就像一雙筷子,筷子沒有長短,大家都拼字拼的,而且你要用一雙筷子夾東西的時候,大家還要協作、配合,筷子也不同于刀叉,雖然我們有各自不同的政治制度,但是只要你用的舒服,你完全可以享受這個世界的美食。這種比喻我覺得非常恰當地說明中英兩國雖然面臨著政治上也有一些隔閡,比如說在以前我們有所謂的民主人權,包括他這次訪問,英國很多媒體就批評他說,不能以不跟中國提民主人權來作為訪問的代價,所以我們期望能夠有這種政治發(fā)展的多樣化,大家平等合作,這對全世界來說其實是一個非常好的事情。
水均益:
希望中英兩國能夠像筷子一樣,比較和諧,配合得比較好。
王先生對中英未來的關系,我們未來可能會面臨的挑戰(zhàn)我們應該有什么樣的準備,您怎么看?
王朔:
我個人對中英關系的發(fā)展還是持一種比較積極的態(tài)度。我認為現在保守黨政府上臺以后,因為鑒于保守黨一貫的傳統,它要跟工黨政府有所區(qū)別,工黨政府畢竟是中間偏左的一條路線,它在人權問題上包括貿易保護問題上,甚至對中國持一種相對比較批評的態(tài)度。當然中英的分歧并不是沒有的,因為理念、文化傳統的這種分歧,但是卡梅倫政府實際上是在刻意地降低這種分歧的調門。我覺得既然雙方有這么一種考慮,希望按照原來中國政府跟原來的保守黨這么一種比較良好的合作傳統,沿著這種脈絡下去,利用良好的政治關系來進一步推動經貿關系。
(來源:央視網 編輯:陳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