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菲特往往是對的
回顧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的發(fā)家史,股神巴菲特的很多決策雖在當時遭到市場普遍質(zhì)疑,但到最后,股神往往以他獨特的眼光和投資理念“笑到了最后”。
1973年,美國股市開始下跌,巴菲特逆市買入了大約1000萬美元華盛頓郵報公司股票。原因是該公司旗下?lián)碛腥A盛頓郵報、新聞周刊及幾家電視臺等優(yōu)質(zhì)資產(chǎn),內(nèi)在價值起碼4億美元,而公司總市值只有1億美元,股價打了2.5折。但巴菲特沒有想到,1973年和1974年美國股市繼續(xù)大跌,盡管華盛頓郵報經(jīng)營業(yè)績持續(xù)良好,股價卻繼續(xù)大跌25%,巴菲特遭套牢。在一片批評聲中,巴菲特依然堅持持有,他堅信郵報的壟斷性競爭優(yōu)勢,因為他相信擁有一家名牌報刊,在當時來講就好像擁有了一座收費橋梁,任何過客都必須留下買路錢。
2007年底,巴菲特持有的華盛頓郵報的股票市值高達13.67億美元,比當年的1000萬美元足足翻了137倍。
這樣的故事在投資可口可樂、GEICO保險公司、吉列公司以及包括中國石油等身上一再頻頻上演。
在中國,為人們所驚嘆的是巴菲特投資中石油一役,在2007年致股東的信件中,巴菲特寫道:2002和2003年,伯克希爾以4.88億美元購入了中國石油1.3%的股份,購買中石油股權時,中石油的總體市值大概是370億美元,而我們對中石油的估值是1000億美元;到2007年下半年,隨著油價明顯攀升,中石油的市值升至2750億美元;相比其他石油公司,中石油股價偏高,所以我們將手中的股票以40億美元全部賣出。
2003年正是非典肆虐的時間,香港股市一片愁云慘霧,巴菲特剛買入中石油股票時,也有一段時間被套住的。2007年中,巴菲特出售中石油股票后,受到了中國股民空前的批評,因為中石油股票在他出售以后一路上升,人們普遍認為巴菲特賣得太早了。然而,時間再一次證明了巴菲特決策的正確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