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菲律賓馬尼拉穆斯林婦女在以色列大使館前抗議。
· 他們掙扎在路上
薩塞迪亞是個生活在貝魯特的中年人。在過去的幾天中,他目睹了太多的血腥?!八麄冊谕罋⑵矫?,甚至那些來進行人道援助的人因此遇難。我親手把7個人拖到了醫(yī)院,人們被掩埋在瓦礫堆中,我看到有人炸飛了頭,炸沒了腳。這太可怕了?!?/p>
面對近在眼前的死亡,他和70歲的母親以及另外9名親戚選擇了逃亡,擠上一輛通往黎巴嫩-敘利亞邊境的公車。11口人只有3個行李包,他的母親手中攥著一張紙幣,那是她的全部財產(chǎn),相當(dāng)于50美分。
與他們的境遇相似的是50萬黎巴嫩人,從南向北蔓延的炮火襲擊讓他們流離失所,無處安身。在一條從貝魯特通往敘利亞大馬士革的主要干道上,車流量是平時20倍,成千上萬的黎巴嫩人急切地想要穿越黎敘邊境。
· 他們?nèi)ネ畏剑?/p>
而在黎巴嫩境內(nèi),還有一批被人忽略的貧窮難民。他們來自伊拉克、蘇丹、索馬里、菲律賓和斯里蘭卡。當(dāng)美國、英國、俄羅斯、中國的僑民都紛紛在各自政府的幫助下安全撤離的時候,他們的命運卻無人問津,沒有人向他們提供任何信息或幫助。
38歲的伊斯梅爾來自蘇丹,在來到黎巴嫩之前他已經(jīng)經(jīng)歷了太多顛沛流離。由于家鄉(xiāng)的戰(zhàn)亂,他最初到了伊拉克打工,在美國入侵伊拉克后,他又去了敘利亞。然后他很快因為“非法入境”而被捕,在2個月的監(jiān)禁生活中幾乎天天遭到獄警的虐打。在被釋放后,他選擇了黎巴嫩落腳。然而,熊熊燃起的戰(zhàn)火迫使他不得不再次踏上流浪之路。但是,他問自己:“我要去哪兒呢?”他不敢回蘇丹,因為他害怕當(dāng)?shù)氐陌⒗溲b,他也不敢去敘利亞,因為他擔(dān)心再次被捕?,F(xiàn)在,塞浦路斯是他為數(shù)不多的選擇之一,但是他必須獲得美國政府的批準(zhǔn),允許他搭載撤僑船只,而且以后必須償還旅費,這對他來說是個不小的數(shù)目。
· 什么在他們心中滋長?
黎巴嫩婦女萊拉帶著孩子們經(jīng)過長期奔波終于抵達了大馬士革的一處避難所。他們的水已經(jīng)所剩無幾,萊拉不得不不斷地安慰著最小的女兒。在她心中,一種被稱為“仇恨”的情感正在滋長。她憤恨地說:“我并沒有逃跑,我來到這里是為了救我的孩子。我一定會看著他們長大,讓他們回到黎巴嫩,對以色列人進行回擊?!?/p>
而以色列海法市曾在16日遭遇真主黨導(dǎo)彈襲擊,造成當(dāng)?shù)?人喪生。69歲的居民茲維卡·戈特斯曼則說:“我們的軍隊做得還不夠,他們應(yīng)該早一點動手?!?/p>
他們都是黎巴嫩和以色列的普通平民,但這些話卻比出自真主黨和以色列軍方的話更令人膽戰(zhàn)心驚,因為這似乎預(yù)示了中東地區(qū)將陷入一個永無休止的暴力循環(huán)。(麥麥/環(huán)球周末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