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情人節(jié)”將至,“創(chuàng)意”與“愛意”兼具的情人節(jié)商品和活動紛紛亮相,為商家贏得商機的同時,也為情侶們營造甜蜜溫暖的節(jié)日氣氛。圖為上海一家花店推出的情人節(jié)花朵盆栽。新華社記者劉穎攝

2月13日,以“前世回眸,緣定今生”為主題的“情人節(jié)尋找有緣人萬人相親會”在沈陽一商場舉行。眾多單身男女及家長前來尋覓姻緣,游戲、表演等活潑的活動方式拉近了征婚者之間的距離。張文魁攝(新華社發(fā))
“2·14”情人節(jié)又到,在鮮花、巧克力價格再度上漲的甜蜜氛圍中,愛情喧囂過市。愛是什么?不同受訪者向記者講述的自己戀愛經(jīng)歷,呈現(xiàn)了一部30年來中國社會經(jīng)濟快速發(fā)展下年輕人婚戀觀的變遷史。
80年代:
從“介紹對象”開始的自由戀愛
“在我們那個年代,愛情還是猶抱琵琶半遮面?!?3歲的長沙市民王光仁告訴記者。沖破10年禁錮的改革開放之初,愛情對當時的年輕人來說既向往又害怕。在當時,“介紹對象”是愛情萌芽的最普遍方式。
“到了適婚年齡,不少單位里的熱心人就會撮合般配的年輕男女。”王光仁說,“選擇對象不會過多考慮經(jīng)濟條件,而主要是看出身、階級成分,對地主、富農(nóng)、工商業(yè)出身的年輕人還是有一點偏見,軍人、司機是當時非常好的擇偶對象?!?/p>
也有在生活中暗生情愫的,比如在當時“愛好文學”就是很值得男女青年為之動心的素質(zhì)之一。私下遞上一封濃情蜜意熱情盎然的情書、互訴衷腸的書信交流,就是最“羅曼蒂克”的事情。
20世紀80年代的情侶們也不敢公然成雙成對出現(xiàn)?!霸诮稚匣蛘吖珗@約會,因為怕熟人看見,總是一前一后地走。”王光仁說。
手表、自行車、縫紉機,是當時結(jié)婚最普遍的“三大件”。
90年代:
“感情”遭遇“物質(zhì)”
20世紀90年代,愛情便開始變得落落大方。比如,新進廠的年輕工人開始公開談戀愛,在廠區(qū)散步時也會自然地拉起手。電影中那些曾被視為大膽的擁抱和親吻,在街頭巷尾也會看到。人們開始主動追求愛情,愛情被挑開了扭捏的面紗。
生活逐漸富足,感情瓜熟蒂落之后,有些年輕人開始大操大辦婚禮?!爱敃r就覺得,穿上潔白的婚紗走上紅地毯是特別浪漫的事情,在婚前去照相館拍婚紗照是非常時髦的?!痹?2歲的張輝搬出的華麗相冊上,記錄著夫婦倆新婚時的甜蜜笑容。
隨著家用電器的興起,冰箱、電視機、洗衣機成了這一時期結(jié)婚必不可少的三大件,家具和金銀首飾也在婚禮前的準備工作中亮相。
隨著經(jīng)濟發(fā)展、“萬元戶”不斷誕生,情感需求迅速膨脹的同時,功利和金錢的價值觀也越來越浮躁,實在的、看得見、摸得著的經(jīng)濟“物質(zhì)”被人們看好,那些虛的、表面上無用的“感情”因素漸漸退出。
“社會上涌動著對事業(yè)成功和發(fā)財致富的沖動。對不少女孩來說,婚嫁似乎變成了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有效的改變命運的手段,嫁個富翁開始成為不少女孩的夢想。感情似乎沒有那么純粹了?!睆堓x說。
21世紀:
要面包也要愛情
跨入21世紀,婚戀則開始真正進入一個完全自由、價值多元的時代。愛情沒有固定形式,一見鐘情、青梅竹馬都可,網(wǎng)戀、姐弟戀、異國戀層出不窮,“閃婚族”“試婚族”“丁克族”并存。在這個忙碌競爭的年代,稍一蹉跎就被“剩下”了。
現(xiàn)代愛情以“快餐”“速配”的方式在高速發(fā)生?!傲送聿汀薄鞍朔昼娂s會”“萬人相親大會”……當拜金女高聲呼喊對“票子”“房子”“車子”的崇拜時,當打工者在大城市為了生活拼搏時,有人絕望地聲稱“不再相信愛情”,也有人仍為最單純的心動在奮斗。
雖然網(wǎng)絡(luò)上形容“這是一個最感性也最理性的時代”,但愛情仍以各種形式在發(fā)生,大家用各自喜歡的方式度過情人節(jié)?!霸缟掀饋淼臅r候,為他煎個雞蛋倒杯牛奶做早餐。坐公交去上班,用電子郵件寫一封情書給對方。下班后一起散散步,在人海中緊緊握住他的手?!薄皼]有玫瑰,只要有你,就是幸福?!薄簧倬W(wǎng)民在論壇上曬著自己的情人節(jié)計劃。
來源:人民日報 編輯:鄧京荊 于姝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