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5日,“公眾科學日”活動在云南西雙版納植物園民族博物館舉行,活動首日圍繞“貝葉文化”,突出綠色發(fā)展,保護森林生物多樣性的主題。
15日一早,傣族青年志愿者和相關工作人員就來到博物館布展。傣族青年巖燕行依據(jù)傳統(tǒng)工藝,純手工制作出貝葉經書寫所用的貝葉,并寫下傣文的發(fā)音表,不一會就吸引了大批公眾前來觀看,
志愿者不僅回答了公眾的問題,還教他們用傣文在貝葉上刻下這些話語。拿到刻寫好的貝葉的參與者,無不倍加珍惜,當聽說用此方法制作的佛教典籍可以保存千年時,他們紛紛表示要永久收藏。
在活動的另一側,志愿者通過生動的圖片宣傳板,向公眾介紹森林和生物多樣性保護的重要性,展示少數(shù)民族很早就有保護森林的觀念,傣族“神山”體系的建立,對生物多樣性的保存有非常重要的現(xiàn)實意義。而在此時,很多孔雀也飛來助興,在公眾面前開屏,鳴唱,嬉戲,大自然和諧而美麗的一幕深深地打動了人們,科普宣傳在寓教于樂中起到了非常好的效果。
來源:中國日報云南記者站(記者 李映青 Angelia 通訊員 陳亞軍) 編輯:鄧京荊 吳鳳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