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一直很擔心美國遏制我們的發(fā)展,但希拉里活躍的這幾年,讓我們看到美國的資源就那么多,它的巴掌真的捂不住亞洲。美國以對付蘇聯(lián)的冷戰(zhàn)方式對待中國,它作為歷史機會逐漸遠去。
把中美關系往對立的方面想,美國今后最得心應手的對華斗爭方式就是價值觀進攻。美國在這方面資源雄厚,而且對華滲透渠道多。此外中國民間對美國這類行動的抵觸最低,歡迎美國向中國輸出價值觀的人在增多。中國思想領域的一些變化已經(jīng)很難分清哪些是從西方輸入的,哪些是土生土長的。
中國的社會多元化進程不斷提供國家前進的新能量,但也埋下很陌生的一些不確定性。中國國家力量及主流社會作為一方,美國和西方作為另一方,將會在未來競爭對這些不確定性的駕馭權。
克里這一班人有可能在軍事布陣等方面采取不那么咄咄逼人的對華策略,少搞一些既刺激中國、又沒啥實際作用的動作。但在對華意識形態(tài)競爭領域,美國作為整體不會退卻。這甚至不是美國的外交政策問題,這就是美國上下對自己文化和政治“優(yōu)勢”情不自禁的使用,是西方各種力量面對中國崛起的“自然反應”和種種策略的不謀而合。
中國社會有無政治定力將在未來具有決定性意義。如果定力很強,中國在美國及西方面前就會更有底氣,不懼摩擦。相反如果它飄忽不定,西方撬動中國的杠桿就會越來越多。歸根結(jié)底,所謂“價值觀優(yōu)勢”是美國和西方發(fā)展幾百年積累的家底,中國如果能成功化解它的壓力,中國同西方競爭的形勢就會根本改觀。
因此美國新班底如何對待中國雖然也重要,但中國自己如何對待自己更重要。營造未來中美關系態(tài)勢的已遠遠不止兩國政府各部所作所為,兩國社會交往和相互影響的性質(zhì)將具有突出意義。
(來源:環(huán)球時報 編輯:歐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