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日報網(wǎng)環(huán)球在線消息:連環(huán)殺手,總是懸疑影片最扣人心弦的要素。在今年的戛納電影節(jié)上,美國著名導演大衛(wèi)·芬奇的新片《佐迪亞克》(又名《索命黃道帶》)老調(diào)重彈,依然受人追捧。
該片以上世紀60年代發(fā)生在舊金山地區(qū)的系列謀殺案為原型,自稱“佐迪亞克”的連環(huán)殺手至今未被抓住。近40年來,佐迪亞克一案成為舊金山警察局的最大懸案,吸引了公眾的極大興趣和想象,由此衍生了7部影片、若干部小說和電視劇。如今,大衛(wèi)·芬奇又把這個問號帶給了觀眾。
逍遙法外40年
舊金山以北的貝里莎湖上有一個小島,景色怡人。1969年9月27日,22歲的塞西莉亞·謝潑德和20歲的男友布里安·哈特奈爾來這里約會。正當兩人耳鬢廝磨之際,一個兇手出現(xiàn)了。他戴著一頂類似于古代行刑官的頭套,拿著一把手槍,自稱是一位逃犯。他先用槍強迫謝潑德將男友綁上,之后再把謝潑德雙手反綁。兩人本以為這是一起搶劫案,卻突然發(fā)現(xiàn)這名男子抽出一把尖刀。哈特奈爾請求兇手先刺自己,因為他不忍心看到女友痛苦地死去。兇手照辦了,在他身上連扎六刀,此后又對謝潑德下了毒手。行兇后他冷靜地離去,臨走前還在哈特奈爾的車門上畫上了一個神秘的符號——圓圈中間加一個十字,并在下面寫道:“1968年12月20日,1969年7月4日,1969年9月27日,用刀?!?/p>
幸運的是哈特奈爾活了下來,得以向警方陳述案發(fā)經(jīng)過。此案成為佐迪亞克系列殺人案中警方掌握細節(jié)最多的一個。
在此之前,這個殺人狂已兩次作案,每次都選擇向隱蔽處約會的情侶下手。1969年10月11日,他又槍殺了出租車司機保羅·斯汀。作案時被目擊者看到,警察迅速封鎖了現(xiàn)場周圍地區(qū)。但是一位警方接線員錯誤地通知大家兇手是黑人,佐迪亞克很可能在盤查時得以漏網(wǎng)。斯汀是警方確認的佐迪亞克系列謀殺案中最后一個受害者。
但在民間,調(diào)查人員認為佐迪亞克的罪行不止于此,許多懸而未決的殺人案可能是其所為。警方先后調(diào)查了2500多名嫌疑對象,卻始終沒有抓到佐迪亞克。他成為美國當時最令人恐怖的系列殺人狂,被稱為美國版的“開膛手杰克”。
“我=37,警方=0”
1969年8月1日,《瓦利約時代先驅(qū)報》、《舊金山紀事報》和《舊金山檢查員報》分別收到一封信,里面的內(nèi)容大致相同,都是承認三起謀殺案是其所為。每封信都各包含一段360個字母的密碼,寫信者稱這些就是發(fā)現(xiàn)其身份的線索;他要求報紙將這些密碼登在頭版,否則他在周末將大開殺戒,殺死12個人。雖然這些威脅沒有變成現(xiàn)實,但報紙還是公布了這三段密碼。8月4日《舊金山檢查員報》又收到一封筆跡相同的信。它是這樣開頭的:“親愛的編輯,這是佐迪亞克在講話?!睆哪且院?,佐迪亞克這個令人恐怖的名字才流傳開來。
此后佐迪亞克經(jīng)常給警方、報社寫信或寄明信片,每封信的寄信人地址一欄都畫著那個神秘的圓圈十字的符號。信的結(jié)尾他還要列出一個等式,如“佐迪亞克=10,舊金山警察局=0”。有人認為這是他在向警方挑釁:他等號后面的數(shù)字不斷增加,暗示著遇害者的人數(shù)遞增,而警方等號后面卻始終是零,嘲笑警方無能至極,任他逍遙法外。警方懷疑佐迪亞克(Zodiac)不一定是他的真名,這個單詞的本意是“黃道十二宮圖”。
1971年3月22日,《舊金山紀事報》收到一張明信片,寄信者自稱是1970年9月26日發(fā)生的唐娜·萊絲失蹤案元兇。他用報紙雜志上剪下的字母拼出以下信息:“尋找第12位遇害者”,“穿過松樹林”,“經(jīng)過塔霍湖地區(qū)”,“在雪中”……寄信人地址欄畫的還是那個圓圈加十字的符號。萊絲是塔霍湖地區(qū)一家酒店的工作人員,1970年9月26日凌晨兩點下班后失蹤。她的工作服和鞋子被人放在一個紙袋里,第二天一早這個紙袋出現(xiàn)在她的辦公室,但上面有許多莫名其妙的土渣兒。當天晚些時候,她的老板和房東接到一名陌生男子打來的電話,稱她由于家里出了急事已經(jīng)出城。警方最初把此案當成普通的人員失蹤案來處理,接到《舊金山紀事報》轉(zhuǎn)來的明信片后,他們立刻展開搜索,最終只在一個類似墓地的地方找到一副萊絲用過的眼鏡。
雖然請來軍方的密碼專家?guī)兔?,但警方始終對佐迪亞克的密碼一籌莫展。倒是一對業(yè)余夫婦成功破譯了其中的一段:“我喜歡殺人是因為它太有趣了,比在森林中獵殺野獸還有趣,因為人類是地球上最危險的動物。當我死后我將在天堂里重生,所有被我殺死的人都將成為我的奴隸。我不會告訴你們我的名字,那樣你們就會阻止我收集奴隸……”但最后18個字符沒有被破譯出來。
從信中還能看出佐迪亞克喜歡歌劇,他經(jīng)常引用歌劇《天皇》中的臺詞。密碼中還有許多星象符號,它迫使調(diào)查人員放棄傳統(tǒng)的偵察程序,一頭扎進玄學作品和占星圖中去,甚至向通靈大師進行咨詢。有人甚至把佐迪亞克稱為“藝術家與殺人狂的混合體”。專門研究連環(huán)殺手的作家柯特·羅利特認為:“他的心態(tài)與恐怖分子類似,他似乎想讓一座城市向他屈服?!?/p>
佐迪亞克仍然躲在神秘的面紗后面,但他的信件越來越少了。1974年他向報社發(fā)出最后一封信,評價當時剛上映的恐怖片《驅(qū)魔人》:“這是我見過的最棒的諷刺喜劇”。信中又引用了《天皇》中的一段臺詞,并以一個等式結(jié)尾:我=37,舊金山警察局=0。此后,他就悄無聲息了。
圣誕卡泄露秘密
幾十年來,民間不斷有人潛心研究此案。湯姆·弗伊格就是其中最著名的一位,他創(chuàng)辦的網(wǎng)站“殺手佐迪亞克”平均每月瀏覽量超過400萬人次,在大衛(wèi)·芬奇新片《佐迪亞克》上映前更達到了3000萬人次?!霸S多人從未來過舊金山,卻對這里的每一條街道了如指掌,他們都是在研究此案時獲得這些知識的”。甚至有好事者模仿佐迪亞克的口吻和筆跡給報社寫信,給警方添了不少麻煩。
最近佐迪亞克一案的調(diào)查又有了新進展。研究人員在《舊金山紀事報》查閱檔案時,發(fā)現(xiàn)了一張1990年圣誕節(jié)寄來的賀卡。它與上世紀70年代佐迪亞克在某個萬圣節(jié)寄來的卡片非常類似。兩張卡片都在封面暗示郵寄者的身份將在里面揭示,里面卻沒有什么內(nèi)容。新信封上的筆跡也與佐迪亞克的吻合。第二張卡片雖然沒有內(nèi)容,卻夾著一串鑰匙的黑白復印件。郵戳顯示它寄自加州北部一個名叫尤利卡的小鎮(zhèn)。研究人員認為它也有暗示性,因為“尤利卡”在希臘語中的意思是“找到啦”。這個發(fā)現(xiàn)讓佐迪亞克迷們興奮不已。如果1990年他還在寫信,就意味著他不是因為去世或因其他罪行入獄才停止犯罪的,沒準兒他還在世。
弗伊格以這串鑰匙為線索展開了調(diào)查,他發(fā)現(xiàn)它似乎是某個郵箱的鑰匙,并順藤摸瓜找到尤利卡小鎮(zhèn)上的一位老人。此人案發(fā)當年就住在舊金山地區(qū),弗伊格稱其為“山姆”,“他要么是佐迪亞克本人,要么是一連串離奇事件的受害者”。也許用不了多久,這位“密碼殺手”的真實身份就可以揭開了。
(來源:《環(huán)球人物》雜志 編輯:夏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