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位劇作大師
曹禺:提及中國話劇百年,人們的第一反應就是《雷雨》。
曹禺的《雷雨》是中國話劇史的豐碑,使得當時24歲的曹禺一鳴驚人,并且讓中國話劇走向成熟。當時,過分商業(yè)化的文明戲和只求藝術的“愛美劇”使得中國話劇走向失衡狀態(tài)?!独子辍啡¢L補短,并且與易卜生的社會問題劇《群鬼》有著異曲同工之妙,為話劇帶來生機。1935年8月,《雷雨》成為中國第一個職業(yè)話劇團體——中國旅行劇團的“看家戲”,在天津、上海、南京演出,欲罷不能。上??柕莿≡海ê髞淼拈L江劇場)主動提出駐場演出,使得職業(yè)化的“劇場戲劇”得以確立,開創(chuàng)了中國話劇在大劇場演出的時代。此后,曹禺的《日出》《原野》《北京人》等一系列作品均是影響了幾代人的力作。如今,這些名劇都通過各種方式反復演繹。1952年,曹禺成了北京人藝的首任院長。
夏衍:《上海屋檐下》由夏衍創(chuàng)作于1937年,由于“七七事變”爆發(fā),1939年1月才得以在重慶上演。夏衍用十分傳神的筆法,把上海人的生活瑣事搬上了話劇舞臺,顯得“形象化、有風趣、熟習人情”。這出刻畫上海小人物生活的話劇,也成為不少后來者模仿的對象。比如堪稱滑稽戲經典的《七十二家房客》等。
老舍:老舍在戲劇史上的地位,與他在文學界中不相上下。上世紀50年代北京人藝的輝煌,是扎根于他創(chuàng)作的劇本之上的。《茶館》以戲劇文學和舞臺演出的綜合實力征服了觀眾,至今仍是北京人藝的金字招牌。該劇創(chuàng)造了中國話劇史上最受觀眾喜愛的諸多紀錄。此外,《龍須溝》是他創(chuàng)作的新臺階,為他贏得人民藝術家的榮譽稱號。他的作品具有濃郁的地方色彩、深厚的文化蘊涵、鮮明的民族性格,被外國專家譽為“東方舞臺上的奇跡”。
“北焦南黃”兩學派
“北焦南黃”指的就是兩位創(chuàng)立各自表演學派的大導演——北京人藝的焦菊隱和上海人藝的黃佐臨。
焦菊隱:焦菊隱所在的北京人藝,承襲了前蘇聯(lián)莫斯科劇院的斯坦尼斯拉夫斯基(簡稱“斯坦尼”)的表演學派,注重寫實?!恫桊^》等一系列名劇,從劇作、表演到導演手法都是以斯坦尼的理論為基礎、焦菊隱的執(zhí)導手法為特色,而成就半部中國話劇史的。據戲劇評論家田本相回憶,曹禺每一次提及焦菊隱都是這么說的,“北京人藝沒有其他人可以,沒有我可以,但是如果沒有焦菊隱,就沒有北京人藝的成就?!苯咕针[將中國戲曲的藝術精神和藝術形式,與西方話劇藝術融會貫通。
黃佐臨:世界表演體系有三大類——斯坦尼的“體驗派”、布萊希特的“表現(xiàn)派”以及京昆大師梅蘭芳綜合兩者的戲曲表演派。如果說焦菊隱受的是斯坦尼的影響,那么黃佐臨則是布萊希特學派與中國傳統(tǒng)戲曲表演相結合的代表。他發(fā)現(xiàn)布萊希特、梅耶荷德專門撰文贊揚梅蘭芳的表演藝術,對其中寫實寫意兼顧的中國戲曲藝術贊不絕口。此事,大大鼓舞了當時領銜苦干劇團的黃佐臨。他開始探索與北京人藝寫實風格完全不同的戲劇表演風格。在上海人藝期間,他于1951年導演了《大膽媽媽和她的孩子們》,成為第一個向中國介紹德國戲劇家布萊希特的人。中國話劇的多樣化風格嘗試,就是從黃佐臨開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