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詭絲》作為臺灣地區(qū)投資最大的電影,成本高達5000萬人民幣。本片原創(chuàng)性比較足,通過一個捕捉鬼的恐怖故事,講述的是愛與死亡,以及死亡是否真能獲得解脫的主題,但是在劇情上有些拖泥帶水,感情戲沖淡敘述張力。至于新浪潮導演譚家明的《父子》,則以悍然追問家庭關系的姿態(tài),重現(xiàn)在觀眾面前,茫然的狀態(tài),使得一對父子的愛恨交織的錯亂得到宣泄。電影選擇的角度,非常的凌厲,對于觀眾沒有退路,盡管最終進步為一種包容性結局,然而煩亂的細節(jié),有著有充足的寒意。
最佳導演 老題材依然有新意
預測獲獎:杜琪峰
●提名名單:寧浩(《瘋狂的石頭》)、杜琪峰(《放·逐》)、蘇照彬(《詭絲》)、陳可辛(《如果·愛》)。
●獲獎理由:四位導演中,兩位功成名就,兩位嶄露頭角,都是值得鼓勵的,然而相比較之下,是世相紛紜下的人性糾葛。杜琪峰還是能夠在類型片中講出新意,而情懷又是非常男人氣,敢于承擔的殺手們,在一個寓言故事。殺手的悲歌,在于挑戰(zhàn)建制。劫后余生,不過是孤兒寡母和妓女而已?!斗拧ぶ稹逢U發(fā)現(xiàn)代人的終極處境,澳門代表一個特殊處境,正如現(xiàn)代人在壓力之下,無從排解。香港電影中的黑社會,多數(shù)可以看作是寓言。在一個特殊的歷史時期,江湖也變成一個無法無天的時刻,恩怨再次解決。因為有家,所以遭到放逐。放逐之后,本有拯救或逍遙的出路。最后的終局,江湖上再也沒有這些人的名號,黃秋生和任達華、林家棟等三方人士,全部灰飛煙滅徹底被人間世放逐。
而新人寧浩拍攝的《瘋狂的石頭》則是放肆的,盡可能的制造快樂。細節(jié)和包袱,都盡情的抖著。多年以來,看了太多的國產(chǎn)大片和中小投資的電影,最大的問題,就在于“嚴肅”,絆著臉,沒有情趣,苦大仇深,或者很是格澀無味。在內(nèi)地電影圈里,尋找和辯駁活潑和松弛的電影之后,寧浩是個意外。于他主動而且很從容的選擇了強烈的敘述風格。向香港和好萊塢以及歐洲電影學習并不可恥,但也因為此,最佳導演不可能是寧浩。
和杜琪峰有得一拼,《如果·愛》的“人生如戲,戲如人生”抒發(fā)出新層面。陳可辛將劇中人推倒舞臺上對峙,同時給他們機會回到記憶中去。放不下的的回憶,給了現(xiàn)實中人一次提醒。上海和北京、現(xiàn)實和過去、香港和青島,戲中戲中的設置,將人性袒露出來,人的劣根性,特別是張學友和孫納的角色分明具有非常的影射。《如果愛》的野心很大,相比較好萊塢和印度的歌舞片,《如果愛》的視野更開闊,并且虛實結合,帶出一種幻境的感覺。而《詭絲》未能控制住,后半部分的發(fā)展錯愕,中國式的鬼故事又走上老套路。
最佳男主角 郭富城有望不戰(zhàn)而勝
預測獲獎:郭富城
●提名名單:李燦森(《狗咬狗》)、吳鎮(zhèn)宇(《臥虎》)、郭富城(《父子》
●獲獎理由:本來《吳清源》的男主角張震是郭富城最大的勁敵,但是隨著《吳清源》的退出,轉(zhuǎn)型后的郭富城有不戰(zhàn)而勝的契機。本來在香港四大天王中,郭富城原先被認為是演技最差,但近年來不再執(zhí)意于偶像LOOK,作為性情暴躁、穿著潦草的中年男人,反而很是對路。在《三岔口》獲得金馬影帝后,本次憑借更加出格的衰老爸的形象,更是非常穩(wěn)妥的討好評審?!陡缸印分械墓怀牵瑺奚芏?,演出一個掙扎、困惑,行走在暴力和寡情邊緣的失敗中年,不善言談,心中有愛也不會表達,這種男人本被定型化和簡單化,但郭富城多給一點粗糙。那是一種帶有悔恨和懊惱的內(nèi)地情感,觀眾作為全知全曉者比電影中人多幾分同情。人性的迷失和茫然,在時間的刻畫下,尤其值得觀眾感懷,這種家庭下的教育問題,確然是社會大問題。
李燦森和吳鎮(zhèn)宇,本次機會不多?!豆芬Ч贰返倪^于暴力,雖有加深香港動作電影的深度和多樣性,但李燦森的演出并達不到黃秋生的高度,此片也欠缺人文關懷?!杜P虎》是一部主題先行的群戲,其實遠遠不如吳鎮(zhèn)宇很多此前的演出,吳鎮(zhèn)宇在1990年代中后期演出過很多神采照人的古惑仔形象,本次離其巔峰差之甚遠。
最佳女主角 周迅一枝獨秀
預測獲獎:周迅
●提名名單:斯琴高娃(《姨媽的后現(xiàn)代生活》)、李心潔(《鬼域》)、周迅(《如果·愛》)、劉嘉玲(《好奇害死貓》)
●獲獎理由:正是環(huán)肥燕瘦,各有秀場。候選人之中,各種不同的表演風格,但最具有魅力的則是周迅。在四小名旦里面,我個人最喜歡的就是周迅,總覺得她的人生和電影一樣,充滿了多重的夢幻色彩?!叭松鐟颍瑧蛉缛松?,人生大舞臺,劇中人退到舞臺上。放不下的的回憶,給了現(xiàn)實中人一次提醒。演員和角色、上海和北京、現(xiàn)實和過去、香港和青島,戲中戲中的設置,將人性袒露出來,人的劣根性,特別是孫納的角色分明具有非常的影射,周迅演來很是從容和舒展,其中細膩處很到位。周迅與其他演員的合作也爆發(fā)出花火,在張學友深沉、爆發(fā)的歌聲引領下,池珍熙代表了對真情的守護和記錄,而金城武和周迅在遺忘、拒絕而后珍惜,最終各奔東西,令人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