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月30日蒞臨羊城
環(huán)球在線消息:9月30日,湖北省歌劇舞劇院民族樂團將給羊城的觀眾帶來2400年前的絕響。國寶編鐘及編磬、建鼓、瑟、琴、笙、排簫、篪等眾多失傳的樂器,將在星海音樂廳被再次奏響,重現兩千多年前在皇宮內才能聽到的宮廷古樂。
復制樂器耗資百萬歷時4年
1978年,在地下沉埋了2400余年的具有鮮明楚文化特色的國寶編鐘及編磬及大批的曾經失傳的古樂器如瑟、篪、鳥架鼓、五弦琴其他失傳的樂器,隨著曾侯乙墓的發(fā)現、發(fā)掘而重放異彩。
曾侯乙編鐘(上圖)是我國目前出土數量最多、重量最重、音律最全、氣勢最宏偉的一套編鐘,堪稱“編鐘之王”。曾侯乙編鐘出土后,專家曾對全套鐘逐個進行測音。當檢測結果顯示曾侯乙編鐘音域跨越5個八度,比現代鋼琴少一個八度,中心音域12個半音齊全。這套不僅在我國,乃至在世界上也是最早的具有十二平均律半音俱全的古樂器,集聽覺、觀賞、文物、歷史價值于一身,以恢宏的音響、別致的造型、寬廣的音域和濃郁的時代特征被譽為世界第八奇觀。
但編鐘是“國寶”,不能隨便敲擊。所以此次樂團帶來的是研究及復制耗資達百萬之巨,經過4年反復試驗、試制,終于成功復制出來的全套曾侯乙編鐘。
預演明年維也納新春音樂會
據悉,湖北省歌劇舞劇院民族樂團是全國十大民族樂團之一,編鐘是該團的鎮(zhèn)團之寶,特色節(jié)目。他們曾創(chuàng)作了譽滿中外的大型古典樂舞《編鐘樂舞》,并作為國家保留曲目,被譽為“音樂舞蹈史詩”而此次隨團來的獨奏、獨唱演員大部分也都是國家一級、二級的演員,陣容強大。
他們將在2007年遠赴維也納新春音樂會參加演出,此次在廣州的演出也算是一次預演。( 編輯:巴合提 來源:廣州日報作者:龍音希 記者:龍音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