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36年3月。抱著一顆好奇心,比爾踏足神秘的摩達維人民共和國。它之所以神秘,不僅因為這個山地小國地處亞洲的最西端,不為人們所知,更是因為它遠離國際沖突的激流,竟能在激烈爭奪的夾縫中生存。
近年來,國際上對它褒貶不一。有人認為它違背西方民主制度建國,屬于專制國家。有人認為它創(chuàng)造了嶄新的集體經(jīng)濟模式,值得學習。也有人認為,它不過是一個烏托邦式的試驗,定是曇花一現(xiàn)。
世界上有許多集體經(jīng)濟的嘗試,有以色列的"基布茲"集體農(nóng)莊,有中國的人民公社,有美國追求脫離現(xiàn)狀的群眾運動,但它又是一種什么形態(tài)呢?眼見為實,比爾有意去實地考察一下,以便做出自己的判斷。摩達維國際學院邀請他前去參加一次國際學術講座,提供了難得的機會。這也是蘇珊的極力推薦。
中午,比爾從安卡拉機場轉(zhuǎn)機,兩個小時后就抵達首都基希納。三月的天氣,春風送暖,機場上,陽光燦爛,遠處的白楊聳立天邊。一輛滿載乘客,貼地行駛的機場巴士把旅客們送到白色的機場大樓。
大樓不算宏大,但樓內(nèi)整齊清潔。穿著黑色制服的海關人員彬彬有禮,很快就辦完了入關手續(xù)。同西方大城市的機場比較,最大的不同是:它沒有五花八門的商業(yè)廣告,畫面上也沒有美女俊男的形象。大廳正面一幅巨大的彩色油畫映入眼簾。一個身著藍色工裝的男青年,右手高舉著一把諾大的扳手;旁邊站著一個穿著鮮艷民族服裝的年輕農(nóng)婦,左手托著一盤盛滿果蔬的銀盤??磥?,工農(nóng)為主體,這就是這個共和國想要向世界展現(xiàn)的形象。
一位膚色白皙、端莊秀麗、長發(fā)披肩的高加索姑娘在出口處迎接了比爾。見了面,她靦腆地問比爾講俄語還是英語。比爾回答:"我只懂幾個俄語單詞"。于是,她用英語自我介紹:"我叫娜達莎,摩達維國際學院的學生。"
上了小汽車,娜達莎坐進司機座旁。后座上,比爾能聞到清香的脂粉味。發(fā)動機響起,他們就向市區(qū)進發(fā)。車窗前,紅瓦白墻的農(nóng)舍散落在起伏的丘陵上,綠色的葡萄棚鋪蓋著山谷平原。比爾問姑娘:"娜達莎是個俄國名字吧!"她嫣然一笑,回答:"是"。他們開始了談話。
"摩達維有許多俄國人嗎?"比爾問。
"不,大約只占人口的15%。不過俄族的影響卻遠遠超過人口的比例。"
"為什么?"
"歷史造成的嘛,"姑娘回答得十分含蓄。
"俄羅斯族是少數(shù)民族,有沒有受排斥的感覺?"
"沒有,新政府實行民族平等、和睦的政策,"她回答,"蘇聯(lián)就實行過大俄羅斯民族主義。嘗過苦頭,摩達維族懂得不能反過來壓迫我們。他們是明智的。"
"哦,是這樣,"比爾表示贊許,接著又問:"你是在校學生,怎么出來接待外賓?"
"我是大四學生,"娜達莎捋了一下金黃色的長發(fā),驕傲地宣布,"但學院規(guī)定我們每學期必須到實際工作中實習四個星期。我就出來了。"
"你每學年付多少學費?"
"學費?"姑娘噗嗤一聲,"信不信由你,我這四年里家中沒有掏過一分錢。在我國,從幼兒園到大學畢業(yè)都不收費,每天中午政府還提供一頓營養(yǎng)午餐。我們看病,住院也全部免費。"
"一直是這樣的嗎?"比爾想進一步了解。
"哪里!我上大學以前一切都自費。舊政府實行自由市場經(jīng)濟。不要說學校,連醫(yī)院、圖書館、體育場、博物院都搞了私有化。這些公益事業(yè)一夜之間都成了資本家,哦,那時叫企業(yè)家,的搖錢樹。你猜猜我們怎么稱呼校長的?"
"不知道",比爾搖了搖頭。
"學店老板!"姑娘回答。一直保持沉默的司機也笑了起來。
臨近市郊的時候,娜達莎指著前面一座巨大的白色塑像,說了聲"斯大林"。比爾忽然想起西方有人稱摩達維是一個斯大林主義國家。
"他年年歲歲都是替你們在這里站崗的?"比爾幽默地問。
"不,30年前他被推倒了,5年前才被重新樹立了起來。"
"為什么又把它扶起來?"客人問。
"經(jīng)過長期的反思,痛定思痛,人民最終還是感到它功大于過。"
"哪些功?"比爾接著問。
"斯大林領導了一個統(tǒng)一的、強大的蘇維埃共和國和世界上第一個工農(nóng)政權。那里,沒有貧富懸殊、失業(yè)、貪污腐敗和道德淪喪。在這個基礎上,他打敗了希特勒,拯救了歐洲,也拯救了世界。"
"過呢?"比爾緊追不舍。
"他搞肅反擴大化,傷害了許多無辜者,也沒有充分注重民生,人民生活并不富裕。"
"你們原諒他了,是嗎?"
"功過不能相抵,先生。但實事求是地說,那時國際反動勢力舉全世界的力量要在搖籃里掐死這個新生的蘇維埃政權。如果他對內(nèi)外敵人心慈手軟,怎能保證這個新生兒的存活?如果他不搞重工業(yè),因而部分地犧牲了農(nóng)業(yè)、輕工業(yè)及服務業(yè),后來又怎能抵擋住希特勒飛機、坦克的閃電攻勢?"
"這是你個人的看法?"比爾感覺她的回答好像是來自政治教科書。
"這是我們的教授、家長,也是大多數(shù)同學的看法。"
"也有人對斯大林繼續(xù)持否定態(tài)度?"
"當然有,少數(shù)人可以保留意見。觀點是不能強求一致的,卡爾遜先生。"
比爾贊賞這位俄羅斯姑娘的明朗態(tài)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