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非合作“再平衡”
金磚峰會“光臨”非洲,為中非關系提供諸多機遇。首先,推動中非關系實現(xiàn)雙邊和多邊平衡發(fā)展。過去,國際社會的聚焦更多落在雙邊。借助金磚平臺支持非洲一體化、工業(yè)化,有助于推動雙邊、多邊“兩條腿”走路。
其次,促進中非關系內部各要素更趨平衡。上世紀90年代前,政治、文化等因素在中非關系中唱主角,經濟關系相對薄弱;近20年來,經濟合作迎頭趕上,但其他領域進展放緩,特別是隨著老一輩領導人退出政壇,中非關系政治和情感紐帶開始淡化,利益色彩加深,這種一增一降的心理落差也成為新的挑戰(zhàn)。借助金磚平臺,雙方將加強學術、安全、人文多領域合作,為中非友誼注入新內容。
其三,鞏固中國發(fā)展中國家的身份。目前,國際上對中國的定位有一些質疑聲音,似乎只要中國在增長,就要對其“發(fā)展中國家”的身份打上問號。這和上世紀90年代德國統(tǒng)一時,外界關于“德國的歐洲,還是歐洲的德國”的質疑頗為相似。中國通過金磚合作自我綁定在發(fā)展中國家網絡里,從機制上確認南方國家的身份,有助于打消外界的疑慮。
第四,推廣中國特色的外交理念和國際關系理論。借助金磚這個平臺,新興國家集體發(fā)聲,既有助于避免單方面行動可能給外界造成的咄咄逼人印象,也能提升說服力。
但是,金磚合作的不利因素也不容忽視。首先,金磚發(fā)展仍有不確定性。內部組織化、機制化程度較低,五國利益訴求仍有差異,外界仍在揣測其“國家團體”還是“國家聯(lián)盟”的發(fā)展方向。其次,如何打消外界對金磚與非洲合作模式的質疑。國際上總有部分輿論認為,金磚國家在南非打開通往非洲的大門,是要“抱團”推行“次級殖民主義”。最后,中國如何在非洲與其他大國建立新型大國關系。近年來,西方對非洲“熱情”陡增,美軍非洲司令部今年將有重大“轉向”;日本與非洲峰會預計將于今年6月召開;歐非峰會也將在明年初召開。中國如何與他們在非洲展開競爭與合作,仍待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