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利礦業(yè)鐵選廠《建設項目環(huán)境影響報告》指出,“建設年處理鐵礦石為30萬噸,原料礦由廟溝鐵礦供給,礦石品位為30%,年產10萬噸品位為65%的鐵精粉。”在其后的“原料用量”方面,特別指出“鐵礦石由廟溝鐵礦供給,自行運輸”。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梳理公開資料發(fā)現(xiàn),作為露天礦區(qū)的廟溝鐵礦,其地質平均品位全鐵為30.16%,與斯利礦業(yè)在前述影響報告中所稱的礦石品位基本一致。
但是,前述《建設項目環(huán)境影響報告》中的說法,與之前廟溝鐵礦給縣礦業(yè)管理局的申請中提及的“利用尾礦庫”說法相左。那么,斯利礦業(yè)到底有沒有使用廟溝鐵礦的資源?
“斯利礦業(yè)這些年來都在使用廟溝鐵礦的礦產資源,不能說連一點都沒有使用,我們這是實話實說?!苯邮堋睹咳战洕侣劇酚浾卟稍L的一位工人指出。
早在2010年3月,有當?shù)毓と嗽趶R溝貼吧內向公司領導發(fā)問,“廟溝鐵礦有人用車拉礦石,是你特批的嗎?”隨后有人回復稱:“人家那叫拉廢石,領導也是這樣說的。”
“我們使用的都是廟溝鐵礦品位在百分之十五十六的礦石,”斯利礦業(yè)負責安全保衛(wèi)的王敏(音)表示,“低品位的礦石,廟溝鐵礦都選不上,所以扔掉了,我們斯利公司的設備簡單一些,因此從他們扔掉的礦石中選,有時十車中選不出一車?!?/p>
但這一說法很難自圓其說。河北鋼鐵集團礦業(yè)有限公司何佳霞所著的《廟溝鐵礦尾礦再選回收改造實踐》一文中指出,廟溝鐵礦磨選主體系統(tǒng)每年產生尾礦65萬噸左右,尾礦的鐵品位為6.2%。
這篇刊于2009年的文章又稱,“山上小選廠每年產生鐵品位7.5%,磁性鐵礦物含量為2%的尾礦3.5萬噸左右。”據(jù)記者調查,此處的“山上小選廠”即為斯利礦業(yè)。
為此,記者采訪了多位鋼鐵業(yè)內專家,他們表示,從6.2%的尾礦中再進行二次利用,實際回收價值很小,基本上都是二氧化硅、氧化鋁等物質。
廟溝鐵礦15%左右品位的礦石是否如王敏所言被扔掉?何佳霞在上述文章中稱,廟溝鐵礦早就通過盤式磁選機對尾礦進行回收,“每月可回收大量品位為15%的粗礦粉。”
昨日(4月8日)下午,王敏在電話里向記者又稱,斯利礦業(yè)在前期使用的就是廟溝鐵礦的高品位礦石,后來就不用了。至于具體時間,他已記不清楚。
有律師向記者表示,“鑒于斯利礦業(yè)法人代表王義平與河北鋼鐵集團董事長王義芳的兄弟關系,此事涉嫌利益輸送。”
如今,這些露天礦石資源日漸被開采殆盡,在2012年上半年,廟溝鐵礦開始了地下開采的前期工作,未來斯利礦業(yè)的原料需求是否還會依附于此,尚不得而知。
王云海還有一個“斯利礦業(yè)”
變更了法定代表人之后的斯利礦業(yè),何時開工還不得而知。
事實上,斯利礦業(yè)的企業(yè)稱謂,并不為其獨有,在毗鄰的遷安市,也有一家同樣以“斯利”命名的礦業(yè)公司,早在2000年10月16日成立。從遷安市工商局調出的資料顯示,這家企業(yè)的經營范圍也與青龍斯利礦業(yè)有限公司基本類似,也為鐵精礦粉磁選等,王云海的發(fā)跡由此起步。
王敏告訴記者,現(xiàn)在青龍滿族自治縣做礦石營生的人,大多來自于遷安。在行業(yè)里浸淫多年的王云海也不例外,2008年與王義平、何軍三人在青龍成立了斯利礦業(yè)。
擁有兩家相同名稱的礦業(yè)公司,是否存在資源共享的情況?在王敏看來不存在這種情況,遷安斯利礦業(yè)公司所需的原料均在當?shù)夭少復瓿伞?/p>
“遷安的礦石儲量大,但是瀕臨枯竭,所以在價格上比青龍縣高一些,這樣青龍當?shù)氐蔫F礦大量被運到遷安以賺取差價,有時候每噸可賺二三十元,好的時候七八十元。”當?shù)匾晃怀D甑官u礦石的業(yè)內人士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
目前無從得知王云海執(zhí)掌的兩家“斯利”公司之間是否有依托國有礦產資源謀取“差價”之嫌。但是,青龍的斯利礦業(yè)和河北鋼鐵集團千絲萬縷的關系,卻是不爭的事實。
記者從獲得的數(shù)份斯利礦業(yè)的財務報表上獲知,其營業(yè)收入2008年為1487萬余元,2009年為4134萬余元,2010年為5356萬余元。僅這3年,營業(yè)收入就累計超過1億元。
就上述疑點,昨晚,記者撥通了王義平留在工商資料上的電話,他知曉記者采訪意愿后,直接掛掉了電話。隨后記者多次撥打均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