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剛閉幕的二十國集團(G20)副財長與央行副行長會議上,與會各方認為,匯率爭端加劇將削弱G20的凝聚力,進而對世界經濟復蘇帶來負面影響。作為G20財長和央行行長會議的前期協(xié)調會議,這一共識具有積極的先導意義。
當前,全球匯率摩擦增多,各方博弈心態(tài)加重,為應對金融危機而構建的信任基礎被不斷蠶食。在此背景下召開的G20財長和央行行長會議,有利于各方交換信息、縮小分歧、探尋共識。
然而,相較于機制的緩沖,心態(tài)的“緩沖”更為重要。世界經濟強勁的復蘇遲遲沒有到來,而巨大的危機應對投入開始產生通脹和赤字等副作用,這種“兩頭夾逼”的態(tài)勢正強化著各國的自我利益,催生浮躁、功利和短視的心態(tài)。正是這一心態(tài)的驅動下,“貨幣戰(zhàn)”風險陡升,全球危機應對合作機制面臨挑戰(zhàn)。
當天會議上匯率問題引發(fā)激烈討論。各方雖然承認“貨幣戰(zhàn)”是“不可承受之重”,但在如何規(guī)避貨幣戰(zhàn)以及誰該承擔更多責任方面分歧明顯:以美國為代表的發(fā)達國家要求新興經濟體本幣升值,減少貿易順差;新興經濟體則表示,發(fā)達國家不應以貿易逆差為由,向新興經濟體施加本幣升值壓力。
匯率不能包治百病,過多糾纏于匯率話題無異于“一葉障目”,甚至有可能破壞G20為應對危機構建的合作機制,偏離其存在的主旨。著名經濟學家斯蒂格利茨認為:“在所謂的‘貨幣戰(zhàn)’中,沒有真正的贏家,過度論及匯率摩擦問題,只會分散我們的注意力,我們應當更關注各國間的大局利益和長遠目標?!?/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