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學者:秦俑臉形和現代關中人非常像,和太陽崇拜沒關系
然而,這位“洋同行”的驚人想象力并沒有得到中國本土學者的認同。
研究秦漢歷史的資深專家、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所長、現任中國社科院學部委員的劉慶柱研究員表示:在中國古漢字中,六和九是完全不同的寫法,將其引申到阿拉伯數字上,簡直就是牽強附會。
他毫不客氣地說:“我一輩子搞秦漢考古研究,兵馬俑也去考察過無數次,可以說兵馬俑的臉形和現在的陜西關中人非常地相像。壓根和猴子、數字沒有聯(lián)系!薄霸诠糯,人們對一些不可抗拒的自然力量存有圖騰崇拜,會搞一些祭祀活動;但兵馬俑和對太陽的崇拜沒有關系,更和數字沒有關系!鼻刭覆┪镳^考古隊隊長劉占成也不同意。
從1978年大學畢業(yè)到秦俑考古隊以來,將近30年的時間里,劉占成一直沉浸在秦俑研究的世界里。他對秦俑臉部的關注集中在“那些千人千面、逼真生動、各具其情的頭像及面部刻畫”,“7000多件兵俑無一例外地全是單眼皮,但秦人也應該有雙眼皮?”而且每個兵俑都有胡須。據史書記載,秦代不管男女,都不允許剪頭發(fā),男子更不允許剃須;而囚犯則必須將頭發(fā)和胡須都剃掉。
劉占成說:“兵俑全都留有胡須,而胡須是成年的象征,這說明秦代已有嚴格的兵役選拔制度,士兵是經過嚴格挑選的,未成年人是不能服兵役的。”
發(fā)型、手勢之謎
科特羅:秦俑發(fā)型酷似太陽形狀,手勢暗含數字1至10
科特羅認為,聰明的秦始皇同樣將自己對太陽的崇拜,編成數字密碼暗含在秦俑的發(fā)型、手勢、甲衣、車馬中。
諸如發(fā)型,兵馬俑的發(fā)型可分為三類。第一種發(fā)型是將發(fā)辮交于腦后,再把頭發(fā)束于頭頂一側成綰髻。第二種發(fā)式需要在頭頂束成發(fā)髻狀,再將后腦、兩鬢的發(fā)辮縫于腦后,固定成發(fā)髻。第三種發(fā)式需要在頭頂束成發(fā)髻,然后壓以布冠,再用組纓固定到下頦底部。
科特羅認為,這些發(fā)型酷似太陽的形狀,是模仿太陽朝地球方向放射的四股大小不同的太陽風。
另外,兵馬俑手勢,有的緊握拳頭,有的松開拳頭,似乎正握著長矛,還有其他的伸開食指和拇指或彎曲著食指和拇指等形狀。科特羅認為,攥緊的拳頭暗示“無”;拳頭微微張開,拇指和食指在一起構成了一個圈,代表0。從拇指開始展開的手指,依次展現了數字1、2、3、4、5。這樣,一只平展的手等于5。這個與左手應用相似的算法配合,產生數字6到10。這意味著跪射武士俑的數字是6,在左手的“5”加上右手伸開的拇指“1”。
他在兩手十字交叉的將軍俑上發(fā)現了那個神秘的數字9,“它的雙手交叉,表示數字10,但一個食指微微張開,并指向離開手的方向,10減去1等于9!
國內學者:發(fā)型并無特殊含義,手勢僅為握兵器的姿勢
“根本沒有這么多寓意。”劉占成說,“秦人男女都不允許剪頭發(fā),只有囚犯才會強制剃頭,編發(fā)髻是為了頭發(fā)不凌亂。而秦人的發(fā)型大概有兩種,一種是發(fā)髻在頭頂,這可能是普通人;另一種發(fā)髻位于腦后,這些人身份地位高一些,便于頭戴官帽。”劉占成說。
“秦俑的手勢也并沒有這個作者分析的那么復雜,基本上是握不同兵器的手勢,而另一只手基本呈現自然狀態(tài)!眲⒄汲煞治。但是,考古學家在所有的武士俑中發(fā)現了三四件手勢與眾不同的,這些俑和其他的俑相反,左手在前,手心向上并向外擰。
“或許是秦俑中的左撇子吧,只有左撇子在握兵器的時候才會和別的人手勢相反!眲⒄汲刹聹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