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某人的孩子,幫忙提一提分”
受到威脅后,楊華首先覺得總該有人管管這個學生。她向暑假值班的學校辦公室工作人員反映,工作人員告知了李明所在學院的一位副院長電話。副院長聽明白后,說楊華過于緊張,并在電話里說:“發(fā)生這種事情了,我能怎么辦呢?”
楊華指出學院應對李明進行教育,得到的回答是:“你是老師,你怎么不教育呢?”
領導很快掛掉了電話。“總的意思就是我管不了,也沒有任何意見?!睏钊A說。這位年輕老師感到自己受到的是“冷嘲熱諷”。
事實上,她的確“過于緊張”了——考試打分導致的煩惱每個學期都會出現(xiàn)。這次期末考試后第二天,楊華就接到不少電話,“七拐八拐地走關系要求提高成績”。有人希望及格,有人希望把成績拔高,以免影響保送研究生。
“更生氣的是這已經(jīng)成了一種風氣,每個學期考試結(jié)束,都會接到類似電話若干?!睏钊A說。有時還沒考試,“要分”電話就來了。
她說,打招呼的多是同事和各級領導,“這是某人的孩子,幫忙提一提分”。譬如曾有某廳辦公室主任托人為孩子要分。今年有個應屆畢業(yè)生參加補考,希望將六十五分改為七十分,因為總績點還差0.01分才能拿到學位證。
“老師給啥成績都是你們說了算,你們需要多少就給多少,還考什么試???”楊華感慨。這種風氣下,她感到“良心備受煎熬”。她的做法是,表面上客客氣氣,實則該怎么辦還怎么辦。求情者來問,就回答:已經(jīng)把分提了,不然更低。
楊華15年前考入這所重點大學,博士畢業(yè)后留校任教。她說,自己求學時,這種現(xiàn)象聞所未聞。那時,全班45人中只有兩個保研名額,她是其中之一。如果當時也存在“跑分要分”,自己的父母都在家鄉(xiāng)種田,沒有任何門路來“打招呼”。
三四年前,楊華第一次遇到學生威脅。當時,有個學生當面對她說,如果考試不給及格分就要報復。但那學生接著又道了歉,她沒有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