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墓中有一套完整西漢編鐘

專門用大鼎來放零食

國內首次發(fā)現的鎏金銅犀牛與訓犀奴。
盱眙大云山漢墓墓主身份之謎終于揭開了。在昨日舉行的媒體見面會上,南京博物院龔良院長透露,經過專家考證,1號墓墓主人身份已經確定,為第一代江都王劉非。此次發(fā)現是新中國成立來江蘇考古最重大的發(fā)現。
而此前,文物專家一直推測,大云山漢墓墓主是七國之亂“帶頭大哥”、劉邦之侄、吳王劉濞。但最終,確切、有指向的證據推翻了這一推測,墓主身份“易位”漢景帝劉啟之子、江都王劉非。有趣的是,劉非不僅不是七國之亂的帶頭人,還是主動“挑頭”平定七國之亂之人。
謎底揭開
神秘人物,不是劉濞是劉非
“說東陽,道東陽,東陽遍地是寶藏。自從出現盜墓賊,十墓被盜九墓光……”在盱眙縣馬壩鎮(zhèn)一帶一直流傳著這樣的順口溜。這座自古引“無數好漢盡折腰”的西漢大墓,因為籠罩著傳奇色彩,更加顯得神秘。盱眙大云山神秘墓主人到底是誰?
在如今考古出現“信任危機”的時刻,南京博物院對大云山漢墓層層謎團的最后解答,也顯得十分謹慎,龔良院長在向媒體介紹考古成果時,巧妙地用“通氣會”來形容,而非“新聞發(fā)布會”。對此,他解釋為,目前的認識沒有問題,但不保證今后還會有新的發(fā)現和突破。
那么龔院長所說的沒有問題,指的是什么呢?就是兩年多來,被外界不斷猜測的1號墓主人究竟是誰。在此次考古領隊李則斌簡約介紹完考古進程后,龔良告訴大家,這位神秘人物非“劉非”莫屬。
劉非其人
15歲平定“七國之亂”有功
劉非與漢武帝劉徹為同父異母之兄弟,為漢景帝劉啟的妃子程妃所生,與魯恭王劉余、膠西王劉端皆為同母兄弟,比劉徹大12歲。景帝二年(公元前155年)被封為汝南王,次年,年僅15歲的劉非在平定吳楚七國之亂時,因領兵攻打吳國有功,被景帝改封為江都王。江都王國建都廣陵(今江蘇揚州市),管轄原吳國的地域,前后駐守27年。終年41歲,謚為江都易王。
特別提醒:11日,南博將舉行大云山出土文物精品展。
認定依據
三大憑證,想不是“劉非”也難
儀征廟山的出現,讓這個結論走了彎路
兩年前,在考古現場,李則斌隊長也心中沒底,從當時的考古發(fā)掘資料分析,且一些殘存的瓦片上有“東陽”字樣,專家們結合東陽古城遺址的歷史沿革,大云山漢墓墓主人的身份存在5種可能:荊王劉賈、合陽侯劉仲、吳王劉濞、堂邑侯陳嬰家族,以及江都王劉非、劉建。
江都國是第三個以廣陵為都城的諸侯王國。而江都國的領域范圍有多大,史書上并沒有明確記載。
在1號墓坍塌的底層下,曾清理出大量車馬器,其中不乏珠光寶氣的戰(zhàn)車,出土的兵器幾乎囊括了漢代的各個種類。讓人不得不聯想到一生善武好戰(zhàn)的吳王劉濞。李隊長對記者說,當時忽視劉非還有一個重要因素,因為早在1989年,儀征的廟山因盜墓而搶救性地發(fā)掘了幾座古墓,考古專家初步推斷,是西漢時期江都王劉非的陵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