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旬流浪乞討人員被救助
“感謝你們給了我從未有過的溫暖,你們就是我的親人”。在市中醫(yī)院的病床上,74歲的南安老人老陳緊緊地握著同安民政局工作人員小何的手道謝,并輕輕地拭去眼角的淚水。吃完熱騰騰的地瓜粥和青菜,老人的氣色更是好了很多,還時不時和工作人員聊起天來。很難想象,兩個星期前,老人蓬頭垢面,躺在橋段下吹著冷風,瑟瑟發(fā)抖。
兩個星期前,同安民政局接到居民反映說,新安路工行橋段下躺著一個流浪乞討老人,很可能被凍死、餓死。該局工作人員馬上到現場了解情況,并耐心做其思想工作,勸導其到市救助站接受救助。老人說,自1958年起他就到處流浪乞討,沒有戶籍和證明,在老家也沒有親人。他到過多地救助站,了解救助流程,自己雙腳殘疾不能乞討,到救助站不能解決養(yǎng)老問題,堅決不接受救助,并準備在該橋段下了結殘生。
同安民政局工作人員及時聯(lián)系市救助站,介紹了老人的特殊情況,提出將老人作為特例,如果泉州市不能解決老人的養(yǎng)老問題,建議將老人納入救助站滯留人員管理,由市救助站救助中心負責老人的養(yǎng)老問題。最終,市救助站采納了建議,并保證給予妥善安置,老人終于被工作人員感動,同意到市救助站接受救助。
考慮到老人雙腳殘疾不能行走,民政工作人員將老人先帶到了醫(yī)院治療,待治療結束后將把老人接到市救助站。兩個多星期來,同安民政局工作人員還多次到醫(yī)院探望老人,為老人做心理輔導。
救助像老陳這樣的流浪乞討人員,幾乎每天都在發(fā)生。同安區(qū)民政局工作人員介紹說,“只要發(fā)現有流浪乞討人員,就會勸導他們主動接受救助,讓他們有吃的、有住的,能夠早日和家人團聚,給流浪者以溫暖和撫慰”。據同安區(qū)民政局負責人介紹,今年以來,該局已救助外地流浪人員525人次。
為把關心困難群眾工作做得更加深入細致,同安區(qū)民政局不僅建立了兩周一次的工作排查例會制度,而且建立了民政干部掛鉤村(居)幫扶制度。該局深入各村、社區(qū)走訪慰問困難群眾,實地入戶到困難群眾的家里了解情況,及時排憂解難。近年來,該局先后以不同形式走遍了全區(qū)126個村、社區(qū),慰問各類民政對象11280人次,送去價值105萬元的慰問金和慰問品,幫助解決實際問題1283個。(通訊員 陳雅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