碰撞中求得利益最大公約數
人民日報法人微博
3月6日 17:40
【李克強:讓代表插話,這是法律賦予代表的權利】人民日報記者楊彥消息,今天上午,李克強同志參加湖南代表團審議政府工作報告,講話過程中提到城鎮(zhèn)化時,基層代表肖安江插話,一口氣提了五條建議,現場工作人員攔都攔不住。
搶發(fā)言——肖安江代表的無心之舉,讓他成了“網絡紅人”?!拔沂寝r民出身,肯定要為農民講話??吹剿麄兩詈芡纯啵覀兌紩胸熑胃??!笔潞螅ぐ步f。
直入主題、直言不諱、直陳時弊,成為 兩會討論的基調。
“承認而不是遮蔽社會的龐雜性與多元性,鼓勵而不是掩蓋聲音的交響,是中國共產黨長期執(zhí)政的活力所在。”作家王蒙這樣評述全國兩會。他說,“尖銳意見不一定好聽也不一定就圓滿準確,但如果認真聽取掌握,可以最大程度地減少熱熱鬧鬧、好大喜功的政績泡沫,最大程度地避免矛盾沖突越積越多的非良性后果?!?/p>
尊重差異、包容多樣,成為本次兩會的重要特征。“意見尖銳但不極端,討論熱烈但不對立”,代表委員講真話、呈實情,實事求是反映社情民意,在對話、交鋒中達成共識。
在3月5日的政協總工會界別小組討論會上,鄒先榮關于收入分配的發(fā)言,得到了眾多委員的呼應。
“職工收入偏低,導致心態(tài)失衡,動搖改革深入推進的群眾基礎?!编u先榮委員話音剛落,身邊的中國黃金集團總經理孫兆學委員掰過話筒:“職工收入必須得到保證,要逐步提高收入標準。”他還建議對工人工資建立保證制度,工程發(fā)包時,業(yè)主給建設企業(yè)的資金,應該提取工資部分封閉管理。
組團討論中辯論、交鋒屢見不鮮;教育部官員就上次兩會未了問題專程登門向全國政協委員作解釋;兩會民主開放的氣氛吸引著外媒的眼球。
美聯社7月12日報道分析稱,中國政協作為政治協商機構,近年來越發(fā)凸顯出重要性。
尼泊爾《人民評論》評論中國兩會時稱,最近幾十年,中國的透明度一直在提高,社會變得更活躍。
本次兩會,全國政協委員共提交提案5641件,立案5254件,件件關乎社會熱點、難點。會議期間,提案審查委員會圍繞提高城鎮(zhèn)化質量和加強城鄉(xiāng)污染防治兩個方面的提案,分別召開了提案辦理協商會,16位國務院部委負責同志與提案者共商解決問題的辦法。
全國人大代表共提出議案401件,其中有關立法方面的393件,監(jiān)督方面的5件,其他方面的3件。反腐敗法的建立、勞動教養(yǎng)制度改革、環(huán)境保護法修正等,針對民眾呼聲極高的立法改革,均給出了詳細的建議。
6000多份政協提案、代表議案,是13億民眾的呼聲,是沉甸甸的責任。
神圣一票,程序民主的示范
人民日報法人微博
3月14日 07:30
【全國人大今天上午將選舉國家主席】十二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今天上午將舉行第四次全體會議,選舉第十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委員長、副委員長、秘書長、委員,選舉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副主席,選舉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軍事委員會主席。
3月14日,8:30 全國人大代表、致公黨廣東省副主委李秉記在人民大會堂找到了他的位置——18排66號。擺在代表席上的那支黑色選舉專用筆提醒他,即將經歷一個歷史時刻。
9:10 總監(jiān)票人向代表報告,電子票箱、電子計票系統已經準備就緒。工作人員在過道上將選票依次傳遞到代表手中。李秉記小心地將選票依次疊好。
9:14 工作人員開始宣讀寫票注意事項。會場后區(qū)設有秘密寫票處,代表可以在自己的座席上寫票,也可以到秘密寫票處寫票。
9:21 代表們開始寫票。對于李秉記來說,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等等額選舉的票,他沒有任何猶豫。這兩天在駐地,大會已向代表們提交了候選人,在代表團大會和小組會上,代表們也討論過人選。
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是差額選舉,提名174名候選人,應選名額為161名,差額數為13名,比上屆高一個百分點。近幾屆人大常委選舉都實行差額,十屆全國人大常委的差額比例是5%,十一屆提高到7%。
9:38 投票開始,代表們起身,排隊走向離自己最近的票箱,分別投下手中的4張選票。
15分鐘后,開會的鈴聲再次響起,工作人員宣讀計票結果。
“新一屆國家領導人產生了。這里面有我作為人大代表投出的一票,想到這里,還是挺激動的。”李秉記說。
鄧小平同志曾經說過,“民主如果沒有一定的制度和程序,就無法得到體現和保障。因此,講民主必須講程序,程序要法律化,不能誰想怎么辦就怎么辦?!?/p>
全國兩會,以法律的形式實現程序民主。將每年的兩會定于3月初召開,人大按代表團、政協按界別劃分分組會議承擔主要的議政功能,對重點議案、提案、建議設督辦制度……
以創(chuàng)新的形式促進程序民主。選舉過程通過電視和網絡對外直播,設立秘密寫票處,無記名投票,公開驗唱票,差額選舉比例提高……
程序民主不是在走過場,審議、選舉、表決等程序通過電視直播和媒體公開報道的形式讓公眾獲知,而這些正在潛移默化地啟迪公眾的民主意識。
兩會成為世界了解中國的重要窗口,彰顯著我國民主政治建設的自信與能力。(本報記者 侯露露 何 聰 朱 磊 尹世昌 李 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