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振耀接受專訪。
6月21日,辭去民政部行政職務的王振耀,受聘為北京師范大學壹基金公益研究院院長,成為一名真正的民間公益人士。在此之前,他先后任職民政部救災救濟司司長、民政部社會福利和慈善事業(yè)促進司司長。
“我總算做了幾件事情?!蓖跽褚f。在他任職期間,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和國家自然災害救助四級響應體系建立;“平民慈善”、“以善促善”的理念被首度提出,平民參與慈善的熱情空前高漲。
但他說自己還有遺憾,“在慈善信息公開、平臺建設方面我還沒來得及做得更好”。
對于自己新的職位,他認為將比在民政部任職時更具有挑戰(zhàn)性和廣泛性。
有時覺得很累
記者:為什么要選擇辭職?
王振耀:我在民政部呆了22年了,做慈善也有13年了。我在機關做了很多年,做工作、協(xié)調(diào)一件事情,確實非常難。我沒有偷懶,沒有閑著,很認真地做了20多年。我50多歲了,有時覺得很累。我想,換一個環(huán)境、換一個角度來繼續(xù)慈善、公益事業(yè),可能于我是一個調(diào)整。
我一開始是想著看能不能僅僅當個教授,但最后一步一步地,他們讓我當院長。北京師范大學和壹基金開始對我做了很多動員工作。他們認為,成立這個研究院,我來當這個院長是最合適的人選。他們的誠意真的讓我很感動。
記者:什么時候下定決心的?
王振耀:事實上從去年,北京師范大學和壹基金就開始跟我談這個事情。直到今年4月,我才正式給部里打了報告請求調(diào)動。
讓我下定決心的是,我對研究院的工作和定位充分了解后,覺得這個院長,不是兼職就能做好的,必須要投入很大的心力。中國公益需要提升的方面太多。比如說建立系統(tǒng)的研究網(wǎng)絡,調(diào)整公益研究的方式,比如慈善的知識生產(chǎn)方式轉(zhuǎn)型、傳播方式轉(zhuǎn)型等,這也是我擔任民政部官員期間一直在呼吁的。
現(xiàn)在,我自己來做這個事情,我的挑戰(zhàn)很大。如果我做不好,是沒法向公益界交代的,我必須得非常認真、投入地來做這個事情,我覺得我有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