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川舉行何氏宗親清明會,參會族親最大者102歲、最小尚在襁褓中

何氏后代參加清明會。

昨日,4000余名何氏后人在永川一民辦高職院校聚會。 本報記者 李斌 攝
物有報本之心,人有思祖之情。昨日上午,永川何氏宗親清明會在永川一民辦高職院校內盛大舉行,來自永川周邊以及四川、貴州、云南的何氏族人和家屬約4000多人赴會,年紀最長的族人102歲,最小的不到1歲,主辦方開席400桌。
4000何氏族人參會
昨天上午9點,記者在會場進口處看到,開始陸陸續(xù)續(xù)有何氏族人攜帶一家老小進入會場,還有引導員帶領族人進場簽到。
何氏宗親永川分會秘書長何作超告訴記者,這是何氏宗親舉辦的第二屆大型宗親清明會了,2009年在璧山丁家的首屆清明會有3000多名何氏族人參加,算是重慶規(guī)模最大的民間宗親清明會。
據昨天事后統(tǒng)計,前來參加宗親會的何氏族人以及家屬達到4000余人,再次刷新了紀錄。
老老少少相隔5代
據統(tǒng)計,參會的何氏族人大部分都來自永川、璧山、江津,以及在四川、貴州、云南的宗親代表。
最惹人注目的是現場一名102歲的老壽星何華宣,102歲,家住永川三教鎮(zhèn)何家壩,身體依然硬朗。而年齡最小者還有在母親懷中吃奶的嬰孩,至少相隔了5代。
吃米500斤魚400斤
上午11點,何氏族人演唱了何氏會歌之后,在何氏宗親代表的帶領下,現場的4000多名何氏宗親以及家屬全體起立,向主席臺正中的“何”字三鞠躬,表達對祖先的懷念。
中午1點多,開席了,每桌都擺有22種菜品,有魚、酥肉湯……為這次壩壩宴,主辦方花費6萬多元,餐飲和服務人員上百人,豬肉吃去550公斤,魚225公斤,大米250公斤。
為保證眾多族人就餐時的食品衛(wèi)生安全,永川區(qū)衛(wèi)生監(jiān)督所工作人員還在現場進行監(jiān)督檢查,工作人員表示未發(fā)現食品隱患。
成功人士捐贈費用
永川最早的何姓是在600余年前,明朝洪武元年年間從湖北一帶遷徙而來,而永川區(qū)的何姓居民就有1萬多人。昨天的清明會上,何氏后人們召開了撫貧幫困活動籌備會,幫助族內老人以及家庭困難的學生。
何作超告訴記者,今年清明會費用由何氏族人中幾名成功人士捐贈,而參會的族人昨天也一共捐款4萬多元。他表示,可能修訂出一本《永川何氏簡史》,方便各分支的何氏族人認祖歸宗。(記者 常宇)